|
||
|
中美相继公布减排目标 2020年中国碳排放下降40%
中美相继公布减排目标 2020年中国碳排放下降40%
昨晚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称,这将是一个“需付出艰苦卓绝努力”的目标。 此前承诺大幅降低碳强度 今年9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到2020年将比2005年大幅降低碳排放强度,这被认为是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的转变。此前,中国一直强调《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及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不能承诺二氧化碳的总量减排。 碳强度将制订考核办法 本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了我国2020年降低碳强度的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订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会议还决定,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 数说减排 我国减排目标 二氧化碳排放: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能源消费: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 植树造林:通过植树造林和加强森林管理,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 名词解释 总量减排: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在此基础上设定的减少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目标,总量减排会较大影响经济发展。 降低碳强度:指的是产生万元GDP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降低碳强度只是降低单位GDP排放二氧化碳的数量,不一定会产生二氧化碳总量减少的结果。(记者杨华云) ■ 发布焦点 “自愿承诺降低单位碳排放”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降低碳排放强度会越来越难 昨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回答记者提问。记者 王贵彬 摄 昨晚,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实现降低碳排放强度目标,需付出艰苦卓越的努力,作出这一承诺是中国自主、自愿的行动,将尽最大可能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和切实行动。 【减排方式】 降低碳强度是相对减排 中国为何没有承诺碳排放总量减排目标,解振华解释,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着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改善民生的任务,还要面临适应气候变化和减缓温室气体增长速度的挑战,“我们现在强调的单位GDP的碳强度,总体来说还是相对减排的指标。” 这意味着中国随着经济增长,能源消耗总量可能还会相对增加,二氧化碳排放还会有所增加,但这是一种合理的增加。 不过降低碳强度意味着中国要付出更大的决心和努力去调整产业结构,解振华表示,“我们要在经济质量上下工夫,相对减排主要提高我们经济增长的质量,我们也不愿意中国的发展重复发达国家过去那种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方式。 【减排数量】 近5年碳减排将超15亿吨 昨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2009年度报告》。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已在2005年基础上累计降低13%,有望实现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基础上降20%左右的目标,相当于少排CO215亿吨以上。 中国何会达到碳排放的峰值?解振华并未给出时间点,不过他希望中国能够尽快迎来这个峰值。 他认为,如果中国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植树造林的力度,碳强度下降的幅度会越来越大,峰值就会随之出现。“我们希望中国的峰值会早一点出现。” 【减排难度】 降低碳强度会越来越难 解振华直言,中国在1990年-2005年单位GDP的能耗下降了47%,现在又决定在2005年-2020年单位GDP碳强度要降低40%-45%,“提高能效、节能,越往后越难。” 过去3年,中国为实现“十一五”目标,关闭了很多钢、铁、焦炭、小火电、水泥等厂子,“如果我们把容易减排的、容易提高能效的都减排了,以后如果再在提高能效上下工夫就越来越难,现在我们的目标比过去好像在指标上降低了一些,但是困难程度会更大,付出的成本会更高。” 【减排约束】 减排承诺不具国际约束力 此次中国提出的降低碳排放强度目标,并没有国际约束力,但解振华强调,中国说话算数,既然提出了目标,就一定要实现。 他委婉地批评了国际社会过去并没有向中国的减排行动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并表示,如果国际社会提供支持,中国会更快、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此次国务院的决定也没有得到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这个行动是自主行动,在国内有约束力,但是在国际上还不能说是有约束力的。” 虽然上述目标要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不过他还是希望能够获得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如果能够得到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可能我们这个目标实现的会更好、更快。为什么中国的目标有一个幅度呢?因为它有难度。” 温家宝总理将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峰会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昨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透露,中国政府决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出席于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 秦刚称,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是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和基本法律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政府期望哥本哈根会议能够按照“巴厘岛路线图”的授权达成公平、合理的安排,促进公约和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 有记者提问,美国白宫近日宣布,美国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作出承诺,即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 对此,秦刚表示,中方认为,按照“巴厘行动计划”的要求,所有发达国家都应承担可比的量化减排指标,有关各方都应为此做出最大努力,从而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因此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美国应该承担与其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相匹配的责任。(记者邢世伟) ■ 政策前瞻 降低碳强度拟纳入“十二五” 国务院把降低碳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此举意味着在全国人大审议国务院提交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时,这一指标将会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中国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将万元GDP能耗降低和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首次纳入中长期规划的约束性指标,意即此类指标为必须完成的目标。 在“十一五”规划实施首年,即出现了上述两项指标不降反升的局面。为强化执行,中央出台了相关的考核办法,甘肃省长徐守盛曾言“若完不成任务,中央将会问责他。” ■ 新闻背景 《京都议定书》 时间:1997年12月 地点:日本京都 成果: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曲折:美国人口占全球的3%至4%,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巴厘岛路线图 时间:2007年12月 地点:印尼巴厘岛 成果:经过十多天的马拉松式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名为“巴厘岛路线图”的决议,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一座新的里程碑。 亮点: 1.强调国际合作。 2.把美国纳入进来。 3.强调了另外三个以前曾忽视的问题:适应气候变化问题、技术开发和转让问题及资金问题。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极为关心的问题。 4.设定了时间表,2009年向《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递交工作报告。 哥本哈根峰会 时间:今年12月7日起 地点:丹麦哥本哈根 任务:将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
|